IDC發佈《2021H2中國AI雲服務市場研究報告》,2021H2(下半年)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26.02億元人民幣,百度智慧雲、阿裡雲、華為雲和騰訊雲,在整體AI軟體及應用市場中將位元列前四。其中,百度智慧雲已連續六次拿到AI公有雲服務市場份額第一。
根據IDC報告分析,AI公有雲服務市場增長主要來源於NLP、對話式AI及人臉人體能力,而與之相對應的產品例如智慧客服、人臉人體識別等也成為產業數碼化轉型、智慧化升級的首選。報告認為AI公有雲市場之所以能保持持續高速發展,正是因為AI雲服務帶來的價值逐漸顯著。企業可在公有雲上快速進行概念驗證,也可以低門檻的借助雲服務快速反覆運算AI能力,同時還能在公有雲上進行模型訓練,再部署到私有雲等。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a8dbe_b106a85e07a14c55907426fc9d43923e~mv2.jpg/v1/fill/w_449,h_306,al_c,q_80,enc_auto/fa8dbe_b106a85e07a14c55907426fc9d43923e~mv2.jpg)
IDC報告顯示,百度智慧雲在2022H2中國AI雲服務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數碼人」提供一站式服務
在AI公有雲市場的蓬勃發展下,AI雲廠商提供的智慧客服能力也實現躍升。據報導,百度智慧雲與浦發銀行攜手打造的數碼理財專家「小浦」, 2021年累計促活客戶上千萬人次,累計理財產品銷售額上百億;業內首個數碼培訓師浦發 AI 培訓師,自上線以來已完成超過10多萬人次的培訓;數碼人智慧服務屏,已經入駐十餘家網點,累計在網點服務十余萬人次。
「數碼人」也正進入各行各業,讓公有雲提供的服務形態更輕盈多樣。據瞭解,「百度智能雲曦靈」可為廣電、互娛、金融、政務、運營商、零售等行業提供一站式的虛擬主持人、虛擬偶像、虛擬員工的創建與運營服務,為使用者創造全新的交互體驗。
雲廠商打造AI+行業變現能力
IDC報告表示,AI雲服務廠商一方面注重AI商業化,另一方面回到技術本身不斷尋求新的突破。以百度為例,2010年開始深耕的AI技術能力。百度打造了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臺飛槳和文心大模型,其中多個模型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除了在「AI硬指標」方面,各家AI雲服務廠商同樣在打磨自己獨特的AI+行業變現能力,以博得更高的市場份額。IDC分析指出,百度現階段持續在飛槳Paddle框架,超大模型,多模態AI上投入,重點面向金融、製造、能源、政府、媒體等踐行其技術與場景融合、軟硬一體融合的AI理念;阿裡雲一方面繼續投資孵化前沿AI技術,一方面注重AI產業化;華為雲則在AI雲服務市場主打機器學習平臺以及對話式AI能力,其他領域能力主要通過解決方案輸出。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fa8dbe_ab56ff22002b4effb9d96c83ce54fd88~mv2.jpg/v1/fill/w_980,h_609,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fa8dbe_ab56ff22002b4effb9d96c83ce54fd88~mv2.jpg)
2021H2(下半年)中國AI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達26.02億元人民幣
AI引發工業互聯網新的突破
當前,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數實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以公有雲廠商為代表的AI公司的著重發力點。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認為:「人工智慧正在引發工業互聯網新的突破,應用場景開始從企業內部的單點式應用走向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資料價值發現。」
目前,基於「雲智一體」的領先技術和產品,百度智慧雲已經形成了可規模化複製的雲智一體的產品和服務。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百度智慧雲開物入選「雙跨」,並將與300多家企業建立合作,讓可複製的智慧工業質檢方案廣泛應用於與3C、汽車、裝備製造、鋼鐵、化工、水務等企業。在智慧城市領域,百度智慧雲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多點開花,同時也把「城市大腦」帶入官渡等區縣城鎮,複刻AI賦能城市管理和建設的經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品質。聚焦產業智慧化,「懂雲、懂AI、懂行」已經是雲廠商賦能產業的評判標準。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副所長魏凱認為,人工智慧發展進入新階段,工程化落地成當前產業關注的焦點。AI與雲的有機結合越來越深入,正成為千行百業數碼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未來,還要充分發揮雲數智的融合作用,進一步釋放數碼生產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