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彥宏:與超過四百萬開發者共創AI工具箱
- gbamag
- 2021年12月2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Create 2021 (百度AI開發者大會) 演講中表示,未來十年,AI將顯著降低技術門檻,為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提供技術「大底座」。他判斷,智慧交通將令中國一線城市5年內不再需要限購限行,10年內基本解決塞車問題;無人駕駛汽車也可望開上月球。

李彥宏還向外界透露百度AI技術和業務最新進展:百度深度學習平台飛槳已凝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創建了47.6萬個模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蔔快跑」2025年將擴展到65個城市,預計2030年將擴展到100個城市;集度首款汽車機器人也將於明年亮相,2023年實現量產。
「AI工具箱」降低技術門檻
技術革新不斷釋放創造力,深耕人工智能多年的百度,一向致力於降低技術應用門檻,提升各行各業創新效率。
李彥宏表示,經過多年研發沉澱,百度大腦不僅為創造者準備好了「AI工具箱」,更為社會和產業智慧化轉型提供了技術「大底座」。作為AI技術積累和產業實踐集大成,百度大腦日調用量突破1萬億次。其中的飛槳深度學習平台、昆侖芯片,以及語音、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AI技術和平台,已成為助力各行各業新型基礎設施。
在大會現場,李彥宏向外界展示百度飛槳平台的最新成果。作為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功能豐富、開源開放的產業級深度學習平台,飛槳已凝聚406萬名開發者,服務了超過15.7萬家企事業單位,覆蓋數十個行業,創造了47.6萬個模型。

「只要擁有一些最基本的電腦操作基礎,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哪怕對演算法一無所知,也能通過飛槳來設計和制成AI模型,讓硬體實現智慧化。」李彥宏說。
作為當前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訓練大模型已成為 AI 領域的技術新高地。百度不久前發佈了大模型品牌「文心」。李彥宏表示,從2019年開始,百度就用海量的通識知識訓練大模型,文心大模型是真正能實現落地的知識增強大模型。目前,百度文心通過百度飛槳平台陸續對外開源開放,並已大規模應用於工業、能源、金融、通信、媒體、教育等各行各業。
同時,AI工具應用於生命科學, 為人類健康帶來福祉。百度的生態公司百圖生科,利用自己構建生物計算平台和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成功將典型蛋白質結構預測時間,從當前業內標杆的30分鐘縮短到5分鐘以內。
智慧交通將在10年內解決塞車問題
核心技術的突破,將為中國AI蓄積創新勢能和後勁。而在應用場景和產業實踐上,尤其在智慧交通領域,AI正在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李彥宏判斷,智慧交通將是影響未來10至40年的重大變革,令中國一線城市5年內不再需要限購和限行,10年內基本解決塞車問題。他認為,智慧交通可以解決三大問題:
第一,減少90%道路安全事故。
第二,系統性地解決塞車問題。
第三,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有助減少碳排放。
資料顯示,94%交通事故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自動駕駛將消除人為因素。隨著技術成熟,自動駕駛會比人類司機更安全。同時,百度的智慧道路系統,正通過車路協同實現交通暢通無阻。實驗資料證明,當一個城市全部路口都實現智慧化和城市級的區域信控優化,能夠提升15%-30%行車效率。
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百度也創造智慧交通史上另一里程碑。百度今年8月發佈的 「蘿蔔快跑」,在過去一個季度提供11.5萬次服務,成為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提供者。大會現場,李彥宏也宣佈了「蘿蔔快跑」的下一站:「2025年將服務擴展到65個城市,到2030年擴展到100個城市。」
無人車將開上月球
AI不僅重構未來產業格局,也將承載人類探索未知的夢想。不久前,百度與中國探月航天工程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在包括月球探測、行星探測等在內的深空探測領域,開展航天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合作。

大會現場,李彥宏與著名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月球」對話。李彥宏認為,AI所具備的感知和控制兩大能力,在航天事業中將有廣泛應用空間,它可以讓未來的中國月球科研站更智慧化,也能應用在無人看守的科學探測及資源的開發利用,「我也期待,我們的無人汽車可以開到月球上去。」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