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感謝訂閱!

《香港及大灣區生物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報告

香港生物醫學科技發展顧問委員會發布《香港及大灣區生物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報告。報告檢視當前的生物醫學人才短缺問題,並就培育和吸納人才提出建議,旨在推動香港和大灣區成為國際生物醫學中心。

當中重點建議包括加強轉化醫學及相關人才培育,以銜接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護理的應用;同時著力培育創業文化,以及推動跨學科及機構更廣泛的合作。


生物醫學新支柱產業

委員會由跨界別的專家、學者及投資者組成,當中包括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以及來自香港科技園公司的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及轉化研發所高級總監高為元教授。委員會的目標為針對科技的開發、應用和整合提供專業建議,並推動倡議工作,引領生物醫學科技發展。長遠而言,委員會將透過建立蓬勃的生態圈實現將香港打造成國際科研中心的願景。大灣區的生物醫學行業已被列入國家重要發展專案。2019年制定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將生物醫學行業確立為區內新支柱產業,並提出推動更緊密的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跨境合作,包括加強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以及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




以建立穩健人才庫首要任務

報告指出,重點培育修讀與「轉化醫學」學科相關的人才,對於銜接前期科研及患者護理至關重要,亦是當前生物醫學科研人才的主要瓶頸。有見及此,報告圍繞培育轉化研究科學家、打造創業精神及文化,以及為人才發展創造協作環境各方面提出重點建議。香港生物醫學科技發展顧問委員會主席周弋邦表示:「人才發展是實現香港及大灣區發展成世界級生物醫學中心的重要基石。報告指出,我們需要更多轉化醫學人才,以將科研轉化成實際成果,造福病人,所以我們的教育及培訓系統必須將轉化醫學納入為重點,而教授創業及商業技能則可協助科技人才開創事業,確保長遠的人才發展。根據我們對海外經驗的研究,跨學科及公私營合作的大型支援系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歸根究底,行業發展蓬勃對培育及吸納人才而言不可或缺,而當中的前提是確保區內更有效地交流協作。」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我們很高興成為委員會的一份子,共同制定策略,攜手建立穩健的人才庫。過去數年間,已有逾150 間生物科技公司進駐科學園,形成一個生物醫療社群。我們剛於10 月成立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旨在向科學家及科研人員教授重要的創業技巧,協助他們將具潛力的研究轉化成造福大眾的應用方案。我們冀望這些項目加上委員會發表的報告將支援生物醫學行業發展成我們的經濟新支柱。」


促進人才發展的建議委員會在10月28日於香港科學園舉辦研討會,當中包括政府官員、生物醫學行業夥伴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共同探討在香港及大灣區培育人才的新機遇,以及行業現時面對的各種挑戰。


以下提出的七點建議聚焦建立穩健而自給自足的創業生態圈,推動協同效應及創造機遇,並擴展至大灣區,讓科研人員得以繼續進一步發展和進步。

  1. 重新思考和定位生物醫學技術人才的培育計劃,包括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後培訓計劃,以解決目前存在的知識和技能瓶頸,尤其是在技術轉化方面,以銜接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護理的應用

  2. 成立一個跨機構的平台,專門負責生物醫學技術轉化和相關人才的培育

  3. 建立公私夥伴關係以確保可持續性發展,同時讓商界的知識發揮其力量

  4. 改善醫療服務界的人力短缺問題,並定位香港為培訓中心。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培訓需要各醫療部門的通力合作,也需要訂定海外實習生的實習要求

  5. 擴大現有的培育計劃,鼓勵中小學生修讀和從事生物醫學的專業,並加入創業精神和其風險的元素

  6. 推動知識轉移和創業文化,鼓勵研究人員將科研成果商品化,例如提供更靈活的專利擁有權政策、外部執業法規和績效評估

  7. 優化現有計劃以達致一致性和互補性,推動整個大灣地區人才的整體發展


報告已上載至科技園公司網站,請瀏覽:https://www.hkstp.org/bmt-talent-hk-gba-whitepaper/

Comments


感謝訂閱!

© Quick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大灣區商業科技專刊,是中國香港出版的商業科技新聞資訊平台,互連互通,覆蓋粵港澳大灣區市場。

編輯部:benny@gbamag.com

​合作查詢:marketing@gbamag.com

  • Facebook社交圖標
  • wechat logo
  • LinkedIn社交圖標
bottom of page